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揭晓 - 萨马兰奇纪念馆官方网站
首页 / 展馆新闻 / 奥体新闻: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揭晓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揭晓

发布仪式现场。

演员在发布仪式上表演。

2014索契冬奥会1000米速滑冠军张虹成为第一位身穿带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运动服的运动员。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15日晚正式亮相。北京冬奥组委也在发布仪式后对会徽的诞生过程进行了详细解读。

会徽设计全球征集

参与和关注者超700万人

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从长城发出邀请,面向全球征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历时1年零5个月,经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修改深化、评议沟通、法律查重、审定批准六个阶段,“冬梦”和“飞跃”在“水立方”正式亮相。

据介绍,在整个投稿阶段,四面八方的应征作品承载着人们对北京冬奥会的憧憬和向往,如雪片般飞到了会徽设计征集办公室。前来投稿的有小学生、国企职工,也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师生。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逐一为每件应征作品登记编号,高峰时段在登记台前甚至排起长队。

会徽设计征集工作在2016年11月30日16时截止,征集工作历时4个月,共收到设计方案4506件,数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征集的2.2倍。设计方案分别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13个国家。其中最年长的投稿人85岁,年龄最小的投稿人7岁。据统计,通过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微博参与和关注会徽征集活动的人数超过700万。

征集提交作品中 专业设计师作品占71%

在会徽征集过程中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专业设计师提交的作品比例高,其中来自专业设计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设计方案达到3198件,占总数的71%。

2016年10月,经国际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设计学会、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专业美术院校等机构和代表推荐,北京冬奥组委邀请国际、国内15位知名专家和运动员代表组成了会徽专家评审委员会。

2016年12月16日,征集结束后仅半个月,评委会就马不停蹄地召开会议,按照会徽评审程序和规则进行筛选。在北京歌华大厦,4000多件作品被整齐地码放在数十张桌子上,每件作品都没有显示应征者的姓名、单位,呈现给评委的只有作品本身和编号。为了便于筛选,专家评审委员会对作品按照展现的元素、图形、字体和艺术特点等进行分类,把同一类放在一起。15位中外评委在作品展示大厅仔细端详着每一件作品。

评委会主席蒋效愚表示,这次会徽设计方案征集呈现出数量多、来源广、专业性强三大特点。在2008年奥运会会徽征集时,有很多作品是非专业人士提供的,体现出对祖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热情。这次专业人士特别多,这得益于北京冬奥组委之前的精心筹备,反映出随着中国的发展,许多优秀设计师涌现出来,特别是经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洗礼,设计师普遍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初选时,评委们每人可以挑选100件作品。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投票之后即唱票,初评入围的78件作品就此产生。一天之后再复评,每名评委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前10名。为了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评委们将选出来的精品挂到墙上,逐一点评发表意见,讨论每件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投票前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在反复比较、认真筛选之后,中外评委对入围复评的作品又投下了神圣的一票,选出了10件设计方案,并进行打分排序。

担任评委的国际设计委员会主席大卫·格罗斯曼表示,评选过程中,每一位评委都很认真,有长时间的探讨,也有不同意见的交锋。“我参与过很多类似的国际评选,但必须说,很少有像这次这么严谨的。”格罗斯曼说。

“冬梦”和“飞跃”入围前十时排在第一位

最终,经过评委投票,801号作品在10件入围作品中获得总分第一名,其中的“冬”字概念设计就是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的原型。机缘巧合的是,这件作品的作者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林存真。还在申冬奥期间,林存真设计的申办会徽就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生动自然。

谈及为何以中国汉字“冬”字为设计创意核心时,林存真进行了解读:“‘冬’字是一个方向,无论是文字还是书法,都有中国文化的代表性,所以我在冬奥会会徽征集时,坚持做了这个方案。申冬奥会徽和会徽缘自同一个‘冬’字,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展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申办时强调我们的实力、文化和承诺。而在举办时,就要以运动员为中心,设计时把中心放在对运动的体现上。申奥会徽更写实,而冬奥会会徽则更有力度、更加抽象。”

2017年1月14日,北京冬奥组委集中研究了入围的10件设计方案,每件作品都有各自的含义和优势,其中4件作品被确定为下一步继续修改完善的方向。5天之后,为了让4件入选作品不仅有好的理念,还有专业的呈现效果,北京冬奥组委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4所高校,分别与原作者一起,对这4件作品进行深化设计。尽管当时处在寒假和春节假期,但各院校高度重视,由各院系主要负责人牵头,选调多位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设计专家与原作者共同组成修改小组。在2月递交初步修改方案时,会徽整体设计从专业角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会徽设计方案的修改过程中,北京冬奥组委专门请来社会各界人士组成评议委员会,先后在3月和4月召开两次评议会。受邀前来的北京市、河北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残联、体育界、大中小学和衍生品制造企业代表,对修改后的会徽设计方案进行评议,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北京冬奥组委也征询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会相关部门、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对会徽设计方案的意见,并据此意见对会徽方案进行了修改。

在广泛征求意见之后,北京冬奥组委主席会上确定了一件会徽设计方案和一件备选设计方案。801号作品,也就是“冬梦”和“飞跃”,最终脱颖而出。



国际奥委会 国际拳联 2016里约奥运会 2016利勒哈默尔冬季青奥会 2020东京奥运会 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 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 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
 

版权所有:天津萨马兰奇纪念馆 版权所有©2012-2016      津ICP备17004996号  
邮箱:info@jasmemorial.org  电话:+86 22 5959 7299 / 5959 7207 / 5959 7280 传真:+86 22 5959 7276 地址:天津市静海区团泊大道健康产业园